关于修订教练员培训相关管理规定的报告

 

  体育总局科教司:

 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排球教练员队伍建设,提升排球教练员业务能力,满足新时代排球发展需要,中国排球协会建立了由A、B、C、D四级教练员等级培训体系。该体系在体育总局教练员职称体系的基础上,结合我国排球发展的实际,经过论证、调研等,对教练员培训相关管理规定进行了进一步修订,旨在形成一套科学、规范、系统的排球教练员培训机制。现将有关修订情况报告如下:

  一、教练员等级的设置

  (一)教练员分级与管理方式

  教练员培训等级共分为四级:

  1.A级教练员:对应“高级岗位”,主要服务于国家队、排超联赛等高水平赛事;

  2.B级教练员:对应“中级岗位”,主要服务于职业俱乐部、青训系统等;

  3.C级教练员:对应“初级岗位”,服务于高校、业余联赛等基础层面;

  4.D级教练员:作为入门级别,面向基层单位和社会培训机构,是推动教练社会化的基础等级。

  (二)等级设定的主要目标

  1.扩大排球教练员队伍数量,建立基层-专业-精英的人才梯队;

  2.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与整体素质,实现“由持证向胜任”迈进;

  3.适应社会排球培训市场快速发展需求,为社会机构提供专业认证支持;

  4.推动排球项目“持证上岗”机制落地,加强行业规范管理。

  (三)与国家教练职称体系的对应关系

  中国排协等级    国家教练职称体系

  A级教练员    国家级/高级教练

  B级教练员    中级教练

  C级教练员    初级教练

  D级教练员    (基层助教、入门岗位)

  二、取消E级的调整背景与说明

  在原ABCDE五级体系中,E级作为最低级别与D级存在较大重合,主要问题包括:

  (一)培训内容重复:E、D级均定位于基础教学,技术理论要求相似,导致课程交叉、资源浪费;

  (二)标准过低影响权威性:E级授课学时短、考核要求低,导致其“含金量”不足;

  (三)制度执行难度大:五级设置虽细,但不便于实际培训实施,影响社会培训班吸引力;

  (四)国际对标不符:国际排联(FIVB)与欧美多数排球协会普遍采用三级或四级制度,无E级设置。

  因此,协会决定仅保留ABCD四级体系,并对D级课程内容适当扩展,以纳入原E级培训功能,确保培训连续性与适应性。

  本次调整坚持“以简提质、以少提效”的改革思路,进一步夯实D级基础,明确晋升路径,压缩培训环节,提高培训效益,推动排球教练员社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。

  三、教练员等级培训的标准与要求

  (一)A级教练员:作为最高等级,主要负责国家队及高水平俱乐部的教练工作,需具备深厚的排球理论功底、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卓越的战术指挥能力。

  (二)B级教练员:主要负责省级及较高水平俱乐部的教练工作,需具备扎实的排球理论知识、较强的实战经验和良好的战术分析能力。

  (三)C级教练员:主要负责市级及以下级别队伍的教练工作,需掌握基本的排球理论知识、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和战术应用能力。

  (四)D级教练员:作为入门级等级,主要负责青少年排球基础培训工作,需了解排球基本规则、掌握基础教学技巧。

  四、教练员等级培训的内容与方式

  针对不同级别的教练员,我们将设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培训课程。包括理论讲解、实战模拟、案例分析、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,确保教练员能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。同时,我们将定期组织各级别教练员的交流研讨会,促进经验分享和共同进步。

  五、教练员培训工作的发展计划

  (一)建立“分类分层”培训体系

  1.分对象:针对专业队教练、学校教练、社会培训机构教练、退役运动员等,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块;

  2.分课程:强化分层教学、模块化培训,设置线上预学+线下实训双轨模式;

  3.分等级:加强ABCD四级衔接培训,明确D→C→B→A各阶段的考核标准与推荐路径。

  (二)打造“标准统一、内容升级”的培训课程体系

  1.开发包含青少年教学法、运动训练法、团队管理、技战术发展趋势等内容的系列教材;

  2.引入先进国际排球教学理念,推动国内培训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;

  3.建设协会讲师库与评审机制,提升授课质量。

  (三)落实“持证上岗”制度与继续教育机制

  1.教练证书逐步与各级赛事执教资格挂钩,构建“赛事准入+岗位准入”双认证机制;

  2.对不同等级设立每两年必须完成的再认证学时与内容要求;

  3.推动地方协会、社会机构、体育院校承办培训班,打造多元化供给平台,实现“全国统筹+属地联动”管理格局。

  体育总局排球中心

  2025年4月23日

创建时间:2025-04-23 17:20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通知公告    其他通知公告    关于修订教练员培训相关管理规定的报告